厚基固本强内涵 务实聚力谋发展

来源:十大网投正规信誉官网 2016/10/27

——食品工程学院发展纪实

伴着学校事业的发展壮大,沐浴着职教改革的春风露雨,食品工程学院办学已走过近30年的历程。30年,几代食品人始终坚持初心未忘,俯首潜心,求真务实,奋发向上;始终坚守振兴职教,塑养人才,服务社会理念,不断提高公司产品质量,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不断谋划改革发展,尽心竭力打造创新团队与平台载体,全力以赴提升办学实力与服务水平,持之以恒推动食品学院事业发展,同心戮力谱写事业发展的辉煌篇章。

以政府支持为依托,夯实基础改善条件

公司成立之初,因办学资金来源少、基础薄,导致办学条件欠缺,但为满足教学,保证质量,所有食品人不畏困难,创造条件,艰苦奋斗,短短几年,便在学校领导下建成了分析化学实验室、食品分析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建起了院内饮料厂及员工实习工厂,较好满足了当时教学和员工实习所需。

与此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支持地方高校特色办学的资金力度在不断加大。为此,食品工程学院不失时机,抢抓机遇,为加快提升办学实力,扩大规模,改善条件,积极进行运筹谋划,精心设计,为学院发展和学校建设竭力争取专项资金。经过不懈努力,从2010年至今,学院成功申请并落实中央财政、省级财政等学科及教学科研平台建设项目共计7项,资金总计1560余万元,开启了团队建设、实验室建设的新局面。先后建起了发酵工程实验室、饮料工艺实验室、生物化工实验室、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数字化感官评定实验室。改扩建了无机分析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食品分析实验室、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酒类实验室以及吉林省华信葡萄酒厂等。新增添了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微波消解仪、超纯水器/超纯水机等高精尖仪器设备及配套产品以及投影仪、数码显微镜等。由此,实现了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功能。截至目前,公司的学科及教学科研平台建设面积已达2418m2,建有16个实验室(厂),拥有教学仪器设备2268台套件,总价值达2265万元。201411月,学院又成功申报了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研教学资源与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学院产学研发展和教学实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不断提高总体素质、夯实办学基础的同时,食品工程学院在省内外高校同类院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关键技术和教学水平等科教实力接近或达到省内外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在某些领域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如山葡萄酒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了食品工程学院教学科研资源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也为学校发展建设注入了生机活力。

以团队建设为龙头,搭建平台打造团队

学科是大学发展的根基,团队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龙头,学科平台建设又是教学科研及学院建设发展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公益性工作。食品工程学院始终把团队建设摆在龙头位置,坚持以学科平台建设为抓手,以提高团队科研水平为重点,本着强化优势学科、壮大通用学科、发展特色学科、扶持新兴交叉学科的思路,有的放矢地推进团队建设工作。

几年来,学院立足学科领域,不断汇聚力量,整合资源,凝练方向,提升水平,扎实推进学科平台建设,使得学院的学科平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校级到省级,得到了长足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平台数量也跃居学校前列。2011年,葡萄酒研发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依托于公司成立;2015年,分子营养实验室被批准为“十二五”期间立项培育的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同年,以经理李皓教授为带头人的“山葡萄资源开发”团队被批准为“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团队。这些平台的取得和设立,充分体现了食品工程学院教学及科研能力整体水平已跃升为一个新高度。同时,食品科学与工程、发酵工程被学校评定为重点学科。学院还先后建成葡萄酒工程、分子营养两个校级研究所,设立了菌种筛选与保藏、生物技术、功能食品研究室。现已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科平台建设体系,具备一定的资源整合共享和开放服务能力,对食品工程学院的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建设形成了有效支撑,并已成为产学研实力与团队水平提高的舞台。

在努力搭建平台同时,食品工程学院积极引导、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校内外科研项目的申报、研究及开发工作,做到既重视本学科的基础研究,又强调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应用研究。研究领域涉及现代食品加工理论与技术、装备和品质检测技术,天然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与应用技术,功能食品和新食品资源开发,现代食品流通理论与应用技术,食品微生物学、发酵工程、食品活性成分的分离技术,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和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生物能源的开发与使用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以及葡萄酒酿造技术等。通过不断辛勤努力,学院教师近5年来共承担省市级以上教科研项目70余项,获省市级教科研成果奖15项,获科研经费142万元,累计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共计出版教材等编著7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3项。

在团队建设中,学院也重点鼓励引导员工深入科研,着力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及动手能力。员工们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踊跃进行开放性实验,主动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等实践创新活动,使员工初步具有了独立科研的能力。近5年,院内员工共参与完成老员工科技创新项目30余项,参与发表论文10余篇。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筑专业凸显特色

近年来,食品工程学院的快速发展,专业品牌建设稳步推进,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培训了大批高级应用技能型人才,为提高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推动我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应有贡献。学院现设有基础化学教研室、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教研室、食品安全与营养教研室。承办五个本科专业、一个专科专业,即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非师)专业、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非师)专业、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2015年,学院又开启了与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生程工程2个专业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工作,形成了专科教育、中高等衔接教育、旗下产业、研究生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为学院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提升办学层次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新形势下,面对学院转型发展新战略、新要求,食品工程学院确立以培养适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能型应用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以服务行业为宗旨,以申办新专业为引领,加强老专业转型与建设,加快实现办学模式的转型升级,同时完善学科体系,加强学科梯队建设,更好地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求。

在确立行业观念、立足行业需求同时,学院各专业分别侧重不同行业节点,着力打造并凸显专业优势和特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侧重于食品生产的加工环节,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侧重于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侧重于社区营养教育和营养安全管理,生物工程专业侧重于医药及食品的第三方检测能力,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非师)专业侧重于工业发酵、能源、环保等领域从事生产、管理,农产品检测专业侧重于产品入市前及销售过程中的安全监测的培养。同时,从顶层设计上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校内学习,第4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推行应用型人才就业的“零适应期”。培养过程中让企业参与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做到人才培养与产业链有效对接。目前学院已建成十余个稳定的校外生产实习与教育实习基地,并与吉林大药房、长春一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达成“订单培养”意向,学院与企业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基本达到了人才按需培养,用人单位按需所录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人才兴院为根本,强化团队追求卓越

拥有卓越人才,方能形成优秀梯队。学科、专业建设的核心是队伍建设,队伍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学科、专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多年来食品工程学院本着以学科、专业建设为主线,有效有序配置人才资源,重点实施人才兴院战略。在团队队伍建设工作中,学院高度重视教师在办学中的核心地位,将团队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重点在引进、培养、发展三重途径上下功夫,不断改善和优化团队队伍结构,努力开创团队队伍建设新局面,切实关注教师群体的培育与发展。通过学科带头人培养,不断凝练学科方向,使团队建设有效地增强了学科和专业建设厚度,成为学院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学院拥有专任教师42人,长白山学者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名,副教授(含高级实验师)14人,博士学位(包括在读)11人,硕士学位26人,硕士生导师4人,国家留学基金委赴德国访问学者1名,海归博士后1名。博士学位占26.19%,硕士以上学位占88.10%,高级职称占40.48%,逐步形成了一支以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为中心,以教授群、博士群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学科、专业覆盖面较广,热爱教学工作,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支高素质团队的形成,受益于学校人才引进的好政策,也离不开为实现强校梦而走到一起的所有食品人的共同努力,为食品工程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永固的基石。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提升质量素养技能

食品工程学院始终坚持把教学质量作为人才培养的生命线,不断推进和深化公司产品改革,紧紧追随地方高等院校转型发展的步伐,加强基础建设,注重过程培养,强化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院30年来,为我省乃至全国培养和输送了数千名双师型人才与应用技术型人才,他们大都成为我省职业教育和食品、生物化工等行业的重要力量。

为提升教学质量,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学院推行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组作用,坚持各专业的教研活动,积极落实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务实抓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环节,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为培养老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院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老员工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创新活动。教师紧密结合学科动态和科研成果,及时将前沿的科研技术和学术成果等优质的科研资源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在校本科员工参加的国家创新性实验计划、“挑战杯”老员工创业计划竞赛、吉林省老员工生物学实验技能竞赛、吉林省老员工生物与医药创业计划大赛、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研究内容等大多源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教师的科学研究促进了本科生毕业论文研究水平的提高。近5年来,学院积极组织并指导员工参加“挑战杯”中国老员工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吉林省老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老员工英语竞赛、吉林省老员工生物学实验技能竞赛、吉林省老员工生物与医药创业计划竞赛等各项赛事,累计获得各级奖项达103人次。

20165月,在吉林省教育厅主办的“仁生源杯”第二届吉林省老员工生物与医药创业与计划大赛中,食品工程学院生物工程1441班黄珊、周慧、郝祥伟、宁雪、潘雨鑫等同学完成的《组胺受体4模拟肽-脂质体-CTB疫苗》参赛项目荣获了本次比赛的一等奖,洪恺擎、乔雅、于欣、柳越、贾雨欣等同学完成的《牛血清白蛋白的开发》参赛项目获得二等奖。李占东、张敏、李桂玲三位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食品工程学院荣获吉林省教育厅颁发的优秀组织奖,实现了食品工程学院在此类比赛中的历史性突破,同时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同月,在“盼盼食品杯”第六届全国职业技术学校(院)在校生创意西点技术大赛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1341班员工汪倩其制作的焙烤食品《韵》荣获三等奖,这是食品工程学院建院30年来首次在全国此类专业技能大赛中获此殊荣,荣誉的获得,极大鼓舞了师生的士气,增强了学院的凝聚力!

以员工考研为推动,强化学风提升就业

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是向着更高学习目标迈进的重要途径,更是为国家培养更多拥有丰富知识的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渠道。食品工程学院各届领导班子十分注重应届毕业生考研工作,将员工成才目标和学习目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让更多员工考研成功,努力营造和树立良好的学风,只有具备优良学风的班级、院部乃至学校里,员工的求知欲望才能强烈,学习气氛才更浓厚,才有更多员工实现考取目标。

为使员工早日树立考研动机,学院超前准备,多措并举,将考研渗透到入学教育、专业介绍、并将宣传贯于各年级、讲于课堂上、融于活动里、寓于管理中,让员工在平日的教、学、做中不断感受考研氛围,引导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增添员工学习动力。同时学院还通过举办员工考研经验交流会,让考取的同学介绍自己学习的成功经验及教训,帮助员工考研准备,增强员工考取信心。

为促进考研,加强学风建设,学院积极组织老员工适时参加国家、省、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竞赛活动,还形成了“美食节”、“员工教学技能大赛”、“食品知识竞答大赛”等集群体性、竞争性、智慧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中优异成绩的取得和良好效果产生,极大地增强了员工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为追求上进,树立榜样,食品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率先垂范,勇做先锋。近年来先后有5名教师考取博士,同时又在校外引进2名博士。学院将这些优秀的教师作为考研同学的坚强后盾,并以他们钻研和进取精神给员工树立学业进升的榜样,同时充分发挥这些教师学历高和专业强的优势,组织教师把自身的学习经历和考研经验传授给员工,对员工院校选报、专业选择、应试备考及时间分配等问题进行答疑解惑、针对性辅导,使员工少走了不少弯路。

为支持考研,学院还针对员工在不同时期的学习特点,不断引导员工抓住学习重点,合理配置学习资源。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增加考研有关课程的教学时数。如安排《高等数学》课程,增加《食品生物化学》等课程的教学时数,选用适合员工考研的教材,补充加强考研相关内容等。

努力付出,终有回报。5年来食品工程学院先后有近60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本科生考取研究生的人数连年高居学校榜首,成为学院本科生毕业去向和对外宣传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是审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员工素质培养以及是否成功发展的一面镜子。在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录中,食品工程学院捷报频传,有23人达到国家录取分数线,18人被正式录取,其中1人考取985工程院校,2人考入211工程院校,摘取全校考研上线率、录取率和考取总数的桂冠。

30年来,食品工程学院全体师生坚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时代发展要求办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追求卓越,围绕着“学科平台引领,提升办学水平”、“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两大主题,强化危机意识,推进转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始终将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作为学院建设的重要依据,意气风发继续书写学院发展的新篇章。(撰稿 李皓 王伟东)